记者演讲稿

时间:2025-02-14 06:11:40
实用的记者演讲稿汇编七篇

实用的记者演讲稿汇编七篇

演讲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不断进步的时代,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者演讲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者演讲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三年级二班的宋佩轩,今天,我荣幸的代表学校三十名小记者站在这里讲话,心情是格外的激动。

每当我在电视里看到记者忙碌在采访现场,看到记者们手握麦克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大家,每当在报纸上看到记者们写成的一篇篇报道,我就羡慕不已,我多想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记者啊!

今天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因为今天我们《咸阳日报·教育周刊》学校小记者站成立了。我们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小记者,此时此刻漂亮的小记者服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兴奋和喜悦。

我知道,作为一名小记者是光荣的,而更多的是责任,在此,我想告诉大家我们所有小记者的心声:从今天起,我们会用小记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向《咸阳日报·教育周刊》的老师学习,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心去聆听,用自己的笔去书写,多向我们的网站投稿,多向报纸杂志投稿,多看,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宣传报道身边的好人好事。

参加这次挂牌暨启动仪式,使我真正认识到了做一名记者的义务和责任。我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小记者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把小记者的工作做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谢谢大家!

记者演讲稿 篇2

15岁那年,我就梦想自己像电视里的记者那样,手握着话筒,出现于各个新闻前沿,享受着激情四溢的精彩生活。

19岁那年,我远离了最初的梦想,走进了部队。临走那天,很伤心地带着收集多年的资料,以为要和梦想诀别……

是上天被我的执着感动了吧?绕了一圈,又让我找回了最初的梦想。南鄂晚报给了我放飞梦想的舞台。

我正是在3年前的11月8日,被领进了“梦想的大门”。但有些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分配到最前线的新闻部门,而是被分到了以专业性采访和创收为主的专刊部。但部队教育了我,工作岗位不分好坏,哪里需要哪里去。

要从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成长为一个专业记者和广告经营人员,这期间困难还真不少。投入工作后发现,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型的记者,在自己的领域里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同样了不起。三年来,我用手中的笔,通过《置业维权》等栏目,为不少市民提供咨询和维权,解决了他们在购房、装修以及物业等售后服务遇到的诸多问题。

还记得那头顶脸盆度日的黄大姐一家。在四处寻找帮助无门的情况下,黄大姐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拨通了我的电话,那个时候他们一家因为新房漏水已经顶着五六个脸盆和瓶罐生活了1年,因为长期漏着臭水,墙面发黄了,新装修的吊顶也到处霉烂了,最不能忍受的是那满屋的臭味……可管道问题谁来管呢?找开发商,不理;找物业,不理;找部门,说重证据,四处奔波却无人来管。看到黄大姐一脸愁容,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通过收集多方有利证据和专业知识,找部门出面协调,开发商终于肯出来承担责任并解决了问题。再次受邀来到黄大姐家,看到他们的家变了样,有了幸福的家、又有了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也深切地体会到专刊记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

站在此刻回头望,突然发现最初的梦想依然清晰,从三年前走近报社那天开始,我就在坚定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着、追求着。看看前面的路,大海般的宽广,等着我的`是那一路的蓝,虽然免不了风浪,但我知道,只有经得起风浪才能看到梦想对岸的风景啊!

记者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美术学系大三的学生,我叫。首先我很荣幸当选新闻中心第11届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在此我要感谢院领导、党委宣传部老师对我的信任,感谢新闻中心所有新老成员对我的支持。

其实我来新闻中心记者团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很久,接触的工作也不是很多,但在这个学生组织里,我感受到了团队强大的凝聚力、真挚的亲和力和艺术的工作的能力。在这里,我从老师的悉心教导中学到了如何为人如何工作,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为同学服务的大学生,对此我从内心深省到:这是美的殿堂激励了我坚强的斗志和无限的热情。

从走进美院大门的那天开始,我就立志要学有所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闲散。大一时,我带着忐忑的心情走上院学生会干部竞选的讲台,不久后,我成为了院学生会秘书处的一名干事,一年的学生工作中,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策划了我院的评估晚会、两代会等一系列大型的活动,开拓了眼界,锻炼了能力。还记得在学生会工作的表彰大会上,官书记对我们学生干部提出的几点希望:做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要有铜头,是不怕碰钉子,敢于做事;铁嘴,是在任何时候都能有雄辩的口才;宰相的肚子,是能放的下事情,学会宽容;马拉松的腿,是勤跑,不怕苦。现在想来,官书记的教导还是那么深刻,令我收益匪浅。

大二,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我和艺海文学社成员创办了高校文艺交流刊物,刊物在高校间得到一致好评,在武汉第二届诗歌艺术大赛的现场得到湖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韦启文先生的赞赏,并为题词:艺海扬帆竞风流,鼓励我们创新发展,争取更大的成绩!在领导的鼓舞下,在20xx年发行3期,一万余份,在刊物的规模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所以在艺海风的团队里有这样一句座右铭:做好,是我们每位成员的使命!

在从事上述学生工作的同时,我发现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所以我没有丢失自己阅读、写作、与同学交流的习惯,时常抽时间去图书馆看书、写文章、定期与高校的学生干部交流工作。为自己的大脑充电,培养文字功底,总结交流开阔视野,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

现在,我作为党委宣布部大学生记者团中的一名核心协调者,我将努力为大家服务,配合老师做好相关工作。我将立志建立一支新闻敏感性强,工作效率高,工作认真负责的记者团队。我将期待与新闻中心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力争将新闻中心的团队建设的更加精干!

记者演讲稿 篇4

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

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xx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文章,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

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xx早报来到了xx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

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美术学系大三的学生,我叫。首先我很荣幸当选新闻中心第11届大学生记者社社长,在此我要感谢院领导、党委宣传部老师对我的信任,感谢新闻中心所有新老成员对我的支持。

其实我来新闻中心记者社工作的时间并不是很久,接触的工作也不是很多,但在这个学生组织里,我感受到了团队强大的凝聚力、真挚的亲和力和艺术的工作的能力。在这里,我从老师的悉心教导中学到了如何为人如何工作,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为同学服务的大学生,对此我从内心深省到:这是美的殿堂激励了我坚强的斗志和无限的热情。

从走进美院大门的那天开始,我就立志要学有所成,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闲散。大一时,我带着忐忑的心情走上院学生会干部竞选的讲台,不久后,我成为了院学生会秘书处的一名干事,一年的学生工作中,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策划了我院的评估晚会、“两代会”等一系列大型的活动,开拓了眼界,锻炼了能力。

记者演讲稿 篇6

在经历了第一次采访后,我深感不足。而现在,朗程教育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培训提高自已的采访能力。

4月29日,在朗程教育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一开始,我们观看了一篇记者对季羡林老先生的采访,从中学到了对被采访者怎样进行能使被采访者产生兴趣,让被采访者对问题进行有效地答复。第二篇采访稿则锻炼了我们的提问能力,第三篇是一个给记者出谋划策,也使我们学会了怎样与被采访者搞好关系,怎样确定问题。学了这么多,我们开始了实际运用。

主讲老师书染让我们采访朗程教育里的老师,家长。一声令下,我立即飞奔出去,毕竟老师少,记者多,把握机会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对前台老师的采访,我知道了朗程教育是中国第一家对小学生进行培训的教育机构,办学时间长,经验多,也正因如此,朗程教育才能够获得培训半岛小记者的资格,才能成为小记者们的培训基地。朗程教育的教育方式不同于学校里的方式,实施小班制教学,教材活页,使学生有着发散性思维,更好的思考。我还得知我们的主讲老师的名字“书染”是她的笔名,在网上已发表多篇小说,以前是吉林的语文老师。

采访的时间马上就到了,我拿着我的采访本回来,收获颇多。这次活动,既增长知识又锻炼了我,希望在以后的采访中,多多提高自已的采访能力,加油!!

记者演讲稿 篇7

各位领导,新闻界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们迎来了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首先感谢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领导对新闻工作者的厚爱,感谢全市新闻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对我们的评选推举,感谢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关注支持。

市矿新闻工作者济济一堂,胸戴红花感慨万千。回望1986年以来,在七台河矿工报社走过的23个春夏秋冬,面对今天的荣誉怎能不心潮澎湃。忘不了,老报人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报社领导的激励鞭策;忘不了,业界领导和同仁的支持勉励。

个人做为集体的一份子,荣誉属于全体编采人员,奖章凝聚着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在矿区,井下恰如战场,矿工报社、矿区电视台的记者,有的一年下井近200次,在平均采高七八十厘米的工作面,和七煤矿工一样“跪着采访,站着做人”。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位矿工报社的优秀记者、几桩鲜为人知的战地记者故事:要闻记者王英新,年近五旬,带病坚持工作,跟随领导爬场子面任劳任怨;要闻记者王江,一方面肩扛家庭成员的病困,一方面跟随主要领导下井,一次在井下手被挤伤,滴着血坚持采访;摄影记者孙国祥有一次在采煤场子抓拍,一棵支柱砸到了矿靴上,脚面皮开肉绽;记者周传才三次受伤,一次伤在肩上,一次伤在脚踝,还有一次伤在手上,青肿出血他简单处理、瞒伤不报;记者阎英群腰间盘突出依然坚持下井,还有我们的六朵金花女记者也和男记者一样冲锋在前,百里煤海厂矿井区、车间段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还有我们的编辑,在诗人司品修主任的带领下,挑灯夜战编版面,甘为他人做嫁衣。大家之所以衣带渐宽终不悔,因为我们有一个关爱编辑人员的矿工报社领导班子,有一个团结、温暖、向上的战斗集体。就是这样一个战斗集体创出了黑龙江省十佳企业报前三强的佳绩。

矿区战地记者是全市新闻宣传大家庭的一员。市矿一家亲,市报市台精品迭出、创新发展,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我们要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市矿更多的、默默奉献的编采、制作、技术和印刷发行人员,大家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一年一度记者节,今天的荣誉就是明天的开始。让我们携手共勉:牢记政治责任与历史责任,在新兴传媒异军突起,多元发展,平面、声屏、网络互动的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学习不止笔耕不辍,坚持实践“三贴近”和不断改进创新;努力提升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引领服务于百姓文化生活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实用的记者演讲稿汇编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