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时间:2024-11-26 22:28:20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的《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我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特色六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首先是这节课的教学背景,正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当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函数的开始。提起函数,可以简单的说:函数是一种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反映两种数量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数学模型。而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也是当中最简单最线性的关系,其实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探索规律,还有对数量关系、运算公式的学习,包括字母表示数以及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以及比和比例等内容,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正比例意义的学习将直接为反比例意义的学习提供研修方法和研修模式,又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乃至于将在初中系统的学习函数做好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学情分析

刚刚谈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考虑,在课前访谈中,通过学生对于涉及的两种相变化的量思考的时候,还能够结合自己充分的生活经验,举出了大量实例。比如在访谈中,当涉及到“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个话题的时候,有的孩子就说:大树生长的高度跟它生长的年份相关系,还有的说一天当中气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等等。这些展示出了孩子对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变化现象的关注和探究的兴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学生面对正比例的学习角度来看,这方面的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的,因为从研究数量关系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孩子对以往的数量关系,包括一些运算公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比如说路程、时间、速度这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应该说孩子比较熟悉,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而正比例的意义是要从一种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要通过观察、分析两种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对两个变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因此说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将从以往的静态过渡到今天的动态观察分析,乃至于抽象概括上来。这种研究问题的角度,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二、我的思考

基于以上的了解,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关于正比例意义的学习,是仅仅让学生记住描述正比例意义的一段文字,还是说仅仅让学生能够记住关于正比例的关系式,或者说能利用正比例意义,利用关系式进行判断等等。能做到这些就够了吗?经过思考,不难发现,事实上这些仅仅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层面,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应该在系统地认识所谓函数的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来展开,其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学生以一种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变化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现象,应该在变化当中寻求对应关系,在对应中确定事物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从另外一个角度,或者说与以往观察的角度不同的理解,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基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抽象性,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采取文字、表格、关系式和图像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有意义的建构正比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判断。

2、在借助多种形式理解正比例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初步的函数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比较突出,通过多种形式的表征来丰富学生的认识,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第五方面是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情境引入,初步感知,二是联系实际,建立意义,三是巩固练习,促进理解,四是质疑总结,拓展延伸。

1、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首先是课堂的起始阶段,从情境引入,初步引发学生对两种相关联量的感知,出示这样一个实际的调查表,是一个男孩的体重变化情况,从出生到七周岁,当然这个表格的出示可以用动态的形式来呈现,随着出生后年龄的变化,而逐个出示与之相对应体重的具体情况。当观察表格之后,明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引发孩子具体观察里边的数据,当然这个过程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小男孩的体重是随着他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产生两种相互依赖的相关联的量这样一层含义。而后是引导学生继续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举例,比如说刚才所提到的课前调研到的:树木生长的高度与年份的问题,包括孩子一些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充分举例,老师适时的呈现关于这个树木生长的话题,以曲线统计图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图像当中所反映问题的初步思考。

刚才的两个情境,其实并没有直接进入典型的正比例关系这样一个话题,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到:只要是一种量变化,引起另一种量发生变化,那么这两种量就是相关联的量,并且充分感知,大量实例证明两种相关联的量在我们现实世界中是广泛存在的。以上是课堂的第一个环节。

2、联系实际,建立意义

第二是联系实际,建立意义的过程。首先呈现的是两幅表格,第一个是关于老师步行回家的时间和路程的统计表,还是以动态的逐个逐列的呈现形式来进行,老师步行回家1分钟80米,2分钟140米,一直到8分钟提出明确的与之相对应的问题:8分钟行多少米?第二个表格是国庆时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受阅区时间和路程的统计表,形式大致相同,但是观察两个表格,可以明确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完成表格填空的过程中,不难发现,都是关于步行时间和路程的统计表。为什么第一幅表格不能确定准确的与8分钟相对应的路程,而第二幅表格却通过推算、简单的思考,能够确定出准确的路程呢?

那么,通过具体的观察、讨论,学生们可以明确的意识到虽然时间和路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仔细观察,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据,我们也可以明确的发现,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受阅区的时候,他们所步行的速度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能够算出准确的与8分钟相对应的路程。当然这个素材的选取也是经过一定思考的,比如相关的还有一些信息也可以藉此机会给学生提供,比如说还是关于天安门受阅区三军仪仗队的通过问题,还有相关的信息,比如说每步行进75厘米,一分钟116步,通过天安门整个受阅区911步,分秒不差这样一个奇迹,增强学 ……此处隐藏8844个字……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点联系呢,看谁到最后有所发现。

这样的导入,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表格:

青蛙只数

1只

2只

3只

4只

腿的条数

4条

8条

12条

16条

2、观察表格。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这个问题比较宽泛,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也许会从左向右观察,发现青蛙的只数增加,腿的条数也增加;

学生也许会从右向左观察,发现青蛙的只数减少,腿的条数也减少;

腿的条数随着青蛙的只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一种量随着另一种发生变化,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这样的两种量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腿的条数和青蛙的只数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

学生会发现,

青蛙的只数增加,腿的条数也增加;青蛙的只数减少,腿的条数也减少;

这说明两者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板书:变化规律一致。

(3)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此时,学生也许会从纵向的观察中发现,青蛙的只数是腿数的四分之一或腿数是只数的4倍,两者之间的商或者比值是不变的。

不变,在数学上称为一定。

板书:比值(商)一定

3、此时,依据板书小结,两种量具备了这样的三点特征,这样的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量的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

板书:正比例关系

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数学世界中“变与不变”奥秘中的一种。

板书:正比例的意义变与不变

4、通过观察、思考、展示和反馈,学生对正比例意义这一抽象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9页,通过反馈质疑,明确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是正比例关系。

5、小结。

通过两个实例,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有了较深的认识,及时的小结判断两种量是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回忆例子,结合板书,首先要看什么呢?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

上述学习过程,由形象到抽象,通过对观察、分析、讨论情况的评价,初步达成目标1和4。

6、引导学生用字母式子来表示正比例关系。

通过刚才的实例,学生会发现,用语言来叙述正比例的意义,很麻烦。数学,是一种简洁的美。怎样能够简单明了的表示出来呢?回忆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对,用字母表达式。正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字母式子表示。Y表示比的前项,X表示比的后项,K表示比值。请同学们写出来。

板书:=K(一定)

依据学生写的情况,对目标2进行评价。

7、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找出生活中那些成正比例的量,并进行交流。

通过对交流情况的评价,达成目标3。

为了更加有效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目标达成检测如下:

(三)、目标达成检测

1、出示表1和表2,这是汽车和自行车所行时间和路程情况统计表。

表一: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60

120

180

240

……

表二:

时间(小时)

1

2

3

4

5

6

……

路程(千米)

20

36

45

64

……

(1)你能不能把表格填完整?

(2)面对这两个表格,结合正比例的意义,你有什么想法?

此题的设计重在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只有在比值一定的情况下才是正比例关系。当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时,肯定是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也肯定一致。因此,只要判断出两种量的比值一定,二者就是正比例关系。从而简化思维的过程,便于理解掌握。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2)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袋水泥质量一定,水泥袋数和总质量。()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第2小题需要学生注意,减数一定,减数是被减数减差得到的,不是相除得到的,不是比值一定,所以不是正比例关系。

(四)知识拓展

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师:你们知道怎样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吗?在2600年前的古埃及,泰勒斯做了一个实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很多长度不同的竹竿插在地上,分别测量了竹竿和影子的长度。

竹竿/m

1

1.5

2

2.5

影长/m

0.8

1.2

1.6

2

出示表格: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泰勒斯就是运用物体的高度和物体的影长成正比例的关系来求出金字塔高度的。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课下研究吧!

课堂要成为学生思维灵动的舞台,探究的欲望是火热思考的桥梁。

此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理解的表述和相关问题的解答,老师进行合理的评价,循序渐进中,进一步完成目标1和4。

(五)小结激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此环节重在激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去发现和探索其中的奥秘!

回到课始的那首诗,哪一句和正比例有一点联系呢?稻花香里说丰年。对了,稻花飘香,预示着农民的辛苦劳作将有一个好的收成。常说,付出和收获要成正比,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老师也祝愿同学们在学习上付出和收获成正比例,取得优异成绩!

(六)、布置作业

课本第44页第1、2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每一个细胞都翩翩起舞,让课堂散发出思考的香味,有效的达成学习目标。

八、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1、两种相关联的量

成正比例的量

2、变化规律一致

正比例关系

3、比值(商)一定

《《正比例的意义》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